环境影响评价

绿科技 | 北京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23日 00:2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综合整理

全国碳市场6月21日收涨0.59%,报59.60元/吨

据“全国碳交易”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2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50吨,成交额2,980.00元,开盘价59.60元/吨,最高价59.60元/吨,最低价59.60元/吨,收盘价59.6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59%。

北京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

浙江首创减污降碳“双指数”

中汽协:加快新能源车发展 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

工商银行成功发行境内首单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日前联合发布全国首创的减污降碳“双指数”,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区域指数和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并率先上线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场景应用。

6月21日,中汽协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推进交通运输协同增效。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路、水运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例。发展城市绿色配送体系,加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加快新能源车发展,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探索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加快淘汰老旧船舶,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应用,加快港口供电设施建设,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公告,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目前,“碳评”正在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地开展试点。试点行业为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了100亿元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在境内市场发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此次债券发行是工商银行践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又一创新举措。该期债券期限3年,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的绿色产业项目,储备项目包括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类项目。市场对本期发行高度关注,各类型投资机构踊跃参与认购,全场认购倍数达到近3倍。